接續昨日的經文,猶大王、以色列王以及以東王遇見困難,猶大王約沙法建議透過先知來明白神的旨意。以色列的大臣提出找先知以利沙,他還特別解釋這位先知是以前跟過以利亞的,沒想到約沙法王立刻回應「他必有耶和華的話」。猶大王應該知道以利亞或者以利沙所行的神蹟、所做的事,因此相信以利沙是被神揀選、使用的先知,確信透過他能明白神的心意。
但當三王一起去見以利沙時,沒想到以利沙卻對以色列王約蘭很不客氣,因為身處在以色列境內的他,知道亞哈王、亞哈謝王,曾如何高舉亞哈的先知,卻輕忽耶和華的先知。雖然約蘭王已除掉巴力的柱像,但他是否真的想要尋求神的旨意,令以利沙感到懷疑?因此以不友善的口吻反問他,為何不去找巴力的先知?約蘭王回覆與10節幾乎相同的話:「不!因為耶和華召集我們這三王,是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裏。」或許約蘭王早已經問過巴力先知們,可能這就是那些先知給他的答案,以致讓他感到絕望。
當神所揀選的先知以利沙,願意協助他們來尋求神的旨意時,「耶和華的靈(手或能力)」就臨到以利沙,透過以利沙告訴他們「要在這谷中到處挖溝」,雖然目前「不見風,也不見雨」,但神必使這谷滿了水,不僅士兵有水喝,連牲畜都可以得救。神更說祂必讓他們打勝仗,摩押的「一切堡壘和美好的城鎮」都會被交在他們手中。聖經寫完以利沙傳達神的話後,馬上就直接記載,隔天早晨「約在獻早祭的時候」,神成就了祂所說的話「有水從以東而來,遍地都滿了水」。
其實這個命令對三王而言是信心的考驗,因為當時士兵們已經口渴,卻要他們做苦力挖水溝。當人們缺水時會感到疲倦、焦慮煩燥;因此這三位國王所下達一個不確定的命令,對大家來說都是挑戰:領袖們要有耐心面對士兵,因著身體不適可能產生的抱怨或反抗;挖完水溝後,還要等待水的來臨。在事情未成就前,每一步都極需信心來支持。
猶大王約沙法是渡過這困難時候的關鍵人物,聖經並沒有寫到以東王的態度,但卻讓我們看見以色列王約蘭,這時已失了方寸,感到灰心失望。以利沙也說:「若不看猶大王約沙法的情面」,就「不理、也不睬」約蘭。約沙法卻因為相信透過先知以利沙,可以明白神的旨意,他也願意遵行神的命令而行,因此看見神並認識神的作為、他成了為這三個國家帶來祝福的人。
你是否曾因別人而得著神的祝福?或者,你是不是一位為別人帶來祝福的人?這樣的人常是不自私、不張狂、也是不做害羞事的人;這樣的人也是願意成全人,樂於幫助別人的人。聖經人物中的亞伯拉罕、但以理,也都是帶給別人祝福的好榜樣,盼望你、我的生命中,都能成為帶給別人祝福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