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約18:1-24】「1耶穌說了這話,就同門徒出去,過了汲淪溪,在那裏有一個園子,祂和門徒進去了。2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,因為耶穌和門徒屢次上那裏去聚集。3猶大領了一隊兵,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,拿著燈籠、火把、兵器,就來到園裏。4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,就出來,對他們說:『你們找誰?』5上他們回答說:『找拿撒勒人耶穌。』耶穌說:『我就是。』賣祂的猶大也同他們站在那裏。6耶穌一說:『我就是。』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。7祂又問他們說:『你們找誰?』他們說:『找拿撒勒人耶穌。8耶穌說:『我已經告訴你們,我就是。你們若找我,就讓這些人去罷。』9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,說:『你所賜給我的人,我沒有失落一個。』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,就拔出來,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,削掉他的右耳。那僕人名叫馬勒古。11耶穌就對彼得說:『收刀入鞘罷。我父所給我的那杯,我豈可不喝呢?』12那隊兵和千夫長並猶太人的差役,就拿住耶穌,把祂捆綁了。13先帶到亞那面前,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。14這該亞法,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,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。15西門彼得跟著耶穌,還有一個門徒跟著。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。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。16彼得卻站在門外。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,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,就領彼得進去。17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:『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麼?』他說:『我不是。』18僕人和差役,因為天冷,就生了炭火,站在那裏烤火;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。19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祂的教訓盤問祂。20耶穌回答說:『我從來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。我常在會堂和殿裏,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,教訓人。我在暗地裏,並沒有說甚麼。21你為甚麼問我呢?可以問那聽見的人,我對他們說的是甚麼。我所說的,他們都知道。』22耶穌說了這話,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,用手掌打祂說:『你這樣回答大祭司麼?』23耶穌說:『我若說的不是,你可以指證那不是。我若說的是,你為甚麼打我呢?』24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,仍是捆著解去的。』
本篇是述說:耶穌從民眾的熱烈歡迎中進到了耶路撒冷,但四天後,卻在耶穌與門徒吃完逾越節晚餐,去客西馬尼園禱告之後,被他的門徒猶大以三十塊銀幣出賣,猶大夥同一大群人到園中來捉拿耶穌,並將祂抓到大祭司的院子中審問!!
從經文中,可以看到兩個截然不同的對比:「我就是!」Vs 「我不是!」
一、耶穌說:『我就是。』
耶穌勇於承認,面對前來捉拿之人的詢問,耶穌誠實、平靜的回答:『、、、你們找誰?』5他們回答說:『找拿撒勒人耶穌。』耶穌說:『我就是。』 (v.4-5)。」
面對即將走上的十字架道路,耶穌毫無畏懼、從容就義,祂不但主動走向暴民交出自己,更保護祂的門徒離開:『我已經告訴你們,我就是。你們若找我,就讓這些人去罷。(v.8)』」更阻止彼得用武力傷害前來捉拿的暴民:『收刀入鞘罷。我父所給我的那杯,我豈可不喝呢?』甚至耶穌伸手摸那受了傷的大祭司奴僕並治好他的耳朵(路22:51)。
當耶穌被揪住推到大祭司的面前受審時,祂仍然義無反顧,勇敢的回答大祭司的問話:『我從來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。我常在會堂和殿裏,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,教訓人。我在暗地裏,並沒有說甚麼。你為甚麼問我呢?可以問那聽見的人,我對他們說的是甚麼。我所說的,他們都知道(v.20-21)。』耶穌從容的告訴這些想要陷害祂的大祭司和祭司們,祂的行為是光明磊落的,是眾人都可明鑑的,更是無需隱瞞的。
所以,當我們在記念和慶祝耶穌的復活之時,我們除了可以從耶穌的身上學習祂為世人犧牲的愛,更可以學習主耶穌在宣稱『我就是』時的威嚴和神聖,因為若不是主耶穌甘心樂意把自己交在這些暴民的手中,他們是毫無能力捉拿祂的。而當主耶穌預備好自己之時,是堅定而無畏的;雖然當祂在克西馬尼園裡禱告時說:「我的父親哪,若是可以,求你不要讓我喝這苦杯(太26:39)!」可是當祂經過禱告,預備好自己之時,祂卻能堅守上帝的命令:「父親哪,若是這苦杯不可離開我,一定要我喝下,願你的旨意成全吧(太26:42)!」以致祂能按照上帝的心意,成全上帝的旨意。
二、彼得說:『我不是。』
門徒彼得跟著被捉拿的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,面對那看門使女的詢問:『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麼?』彼得卻斷然否認:『我不是(v.17)。』雖然彼得在耶穌預言祂會三次不認主時,祂是多麼的勇猛豪放回答:「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,我也絕不會不認你!」 甚至其他的門徒也都是這樣說(太26:35)。
但,果然彼得在雞叫前真的三次不認主,事實的顯現讓彼得深覺羞愧,就出去痛哭了(太26:75)!因為彼得曾對耶穌說過:「主啊,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,我願意為你捨命(約13:37)。」在耶穌被捉拿時彼得亦曾拔刀想要保護耶穌,甚至他在耶穌被抓往大祭司的院子時仍一路跟隨,可見,彼得跟隨耶穌的決心和勇氣。只是,當他被大祭司的使女和僕人詢問時,卻軟弱退縮了;最大的原因,應該是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,他卻在沈睡,沒有警醒(太26:40-41),所以,儆醒禱告,不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必須依靠聖靈的幫助,才能面對挑戰和困難!
這個教訓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復活節之時,好好反省;其實不僅只有彼得三次不認主,當耶穌受審、被鞭打、釘死在十架之時,大部分的門徒都逃跑、躲起來。因為世人往往是軟弱的! 因此,當我們面對困苦、災難之時,我們一定要靠著儆醒禱告,才能堅定不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