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各書一19-27
在希伯來的文化,注重能夠聽神話語的耳朵過於可以看見東西的眼睛,因為人對神的認識是從聆聽神話語而來。當人停止了眼睛被外在事物牽引的時候,正是耳朵的感官開始敏銳的時刻。聽道的態度是耳朵要敏銳,不急著爭辯,慢一點動怒(被動語態,被激怒)。聽道的兩種態度與反應。一種是像庇哩亞的人,甘心領受這道,天天考查聖經,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。要曉得所聽的福音真道是否與聖經相符,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(徒17:11-12)。另一種是當保羅在以弗所的傳道,神棍底米丟煽動群眾反對保羅,「眾人聽見就怒氣填胸」(徒19:28)。眾人被福音真道激怒。福音真道常指出人的罪行,罪性、私慾,人需要認罪悔改歸向真神。人聽見這些道理,的確很容易被激怒。但庇哩亞的人心存謙卑,探求真理歸向真神。
今天,基督徒在聽道讀經的時候,當內心的私慾與罪,在神的話語之下被檢視出來,是心存謙卑領受教導並悔改,還是不屑一顧,甚至被激怒而爭辯?辯駁與怒氣是無法得到神給予我們稱義的地位。是福音真道,基督的救恩才是神義的成全。當脫去污穢衣服離開內在邪惡的心思和外在污穢的言語行為。不要單單作聽道的人,就心滿意足,認為夠了,這樣子的想法是自我欺騙,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虛假,聽道不行道的,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(出生時的本相,最原本的面貌)。神的道如同植物扎根餘人的內心(21節)又好像鏡子反射出人的本相面貌,聽道而不行道的人受到神的律法審查光照後,因為沒有心志要行道,只是聽聽神的話語而已,聽完了神的話,讀了聖經,馬上忘記了自己罪的本相,忘記了自己是怎樣的人,沒有更新、沒有改變。
聽道又行道的人詳細察看律法,時常遵守,又行出道來,在行道的過程中蒙福,不是等行完道才蒙福。行道過程,生命更新得益處。聽道不行道,自己欺騙自己,好像無知的人把房子建造在沙土上,在試煉的日子不堪一擊,隨即倒塌,聽道又行道的人,把房子建造在磐石上,經得起人生風暴的試驗,是個蒙福的人。
另一類自欺的人,能說不能行。在信仰上自我感覺良好,參加崇拜、主日學、禱告會這些都很重要。但有人認為這樣就叫敬虔,那麼更要留心幾件事,舌頭是不是受控制,被節制。是不是愛傳舌,說八卦。虔誠與否不是用自己的尺度量,是神怎麼看我。行道的聽道者,對自己脫去不敬虔的邪惡心思、與污穢的言語行為,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不信神的生活內容。對別人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。行道的聽道者,他是一位虔誠人。
我是個行道的聽道者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