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轉生命的對話(使徒行傳8章35~40節)

聖靈引導太監問了關鍵性的問題:以賽亞書53章7~8節所指的那位是誰?因此腓利有機會從「這段經文開始,對他傳講耶穌的福音」(35節)。神早已藉由先知書指引百姓看見,耶穌就是祂為世人所預備的彌賽亞。也很可能當「二人正沿路往前走」(36 節上)時,腓利不僅只跟太監分享那段經文,而是繼續與他做一對一的傳福音──告訴他耶穌帶來的好消息。聖經沒有寫這段路有多長、他們走了多久,但這位太監是蒙神揀選的好土,他已經預備心來接受神的話。太監只研讀聖經、聽腓利的解說、他就信了,這福音的種子就像馬太福音13章8節所說:是「那落在好土裏的」。所以聽完後他就說:「看哪!這裏有水,有甚麼能阻止我受洗呢?」(36節下)

為何太監提起受洗的想法?而當時的洗禮代表什麼意義呢?或許他早已知道,這是外族人要成為猶太教徒的儀式,所以他願意接受洗禮,成為一名猶太教信徒;也可能腓利跟他解釋悔改洗禮的意義:透過這項禮儀正式成為耶穌信徒的行列。另有聖經原文抄本記載:在受洗前,腓利對太監提出了信仰問答,或許他要確認太監是不是真的信耶穌?不想重蹈替沒有真正重生「行邪術的西門」施洗的失敗經驗,因為受洗後的西門,竟然想要以金錢得著行神蹟的能力。於是腓利對太監說:「你若是一心相信,就可以。」(37節上),「一心」可以解釋為「全心」,「心」也可代表全人的意思,腓利要他「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」來相信主耶穌,太監回答:「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。」(37節下)

腓利確認太監是「真信徒」後,就大膽地為無法進入聖殿敬拜的太監施洗,他們在一處水源邊,「把車停下來,腓利和太監二人一同下到水裏,腓利就給他施洗。」(38節)雖然有些聖經學者,在此討論腓利如何為太監洗禮,是不是浸禮?是全身浸?還是半身浸?但這些都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這位太監「信而受洗」,他的洗禮顯現出願意完全委身於耶穌基督。

當「他們從水裏上來,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,太監再也看不見他了」(39節上),這是一段難理解的經文,到底主的靈如何把腓利提去?是腓利突然就消失了?還是像以利亞一樣,當他和以利沙走路說話間,「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,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。」(王下2章11節)?不過可確定的是,腓利並沒有像以利亞一樣,直接到神那裏,神乃是讓他繼續在世上傳道,因為「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」(40節上),而受洗後的太監則是「歡歡喜喜地上路」(39節下)。雖然之後他們兩人分道揚鑣,但腓利仍是忠心的向北方「走遍那地方,在各城宣揚福音,一直到凱撒利亞。」(40節下);而根據聖經以外的資料得知,太監則是往南回到自己的國家,向人傳講他所相信的道。

有人形容腓利是「傳福音的腓利」,他順服神的引導在各處傳福音,相信他平常與主即有親密的關係,因此敏銳聖靈的引導。腓利沒有以人的眼光來評斷,這位身體有缺陷的太監到底有沒有資格來親近神,乃是順服聖靈的引領,靠近他、傾聽他、帶領他認識主;而事實上,像太監這樣的外邦人能成為神國子民,老早就隱含在神所預備的救恩計畫中(參賽56:1-8);當腓利如此順服、神也如此成就。

傳統美南浸信會有一個組織──「日光會」,這是給國小以下幼兒參加的活動,在此活動中除了聖經故事外,老師們會傳講各地宣教士的真實故事。我曾聽過已退休宣教士們分享,他們當中有好幾位在「日光會」裏,已經決定奉獻自己成為宣教士,經過多年後,他們也回應了當初神放在他們心中的感動。「日光會」的老師們,沒有因為這群孩子年幼而忽視他們的心志,反倒在他們心中種下宣教的種子,用神的話、禱告來澆溉這小小的心田,長大後,他們真的來到台灣完成宣教使命。因此,當我們帶領人來到主面前時,不要被自己的眼光限制,「耶和華不像人看人:人是看外貌;耶和華是看內心。」(撒上16章7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