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樂事工發展歷程

[columns]

[one_third]
[box frame=”true”]
目錄
早期的發展 (1951-1962)
陸頌熙時期 (1963-1978)
承先啟後 (1979-1985)
音樂事工的拓展 (1985-1997)
多元而精緻化的聖樂服事
希幔詩班與亞薩詩班創立 (1997年)
耶杜頓詩班創立 (2000年)
歌詠詩班創立 (2006年)
懷恩管弦樂團創立 (2012年)
第五週聖樂崇拜與週五音樂會
聖樂培訓的發展與延伸
[/box]
[/one_third]
[two_thirds]

1961復活節
1961復活節

懷恩堂自創建以來,便將聖樂視為重要事工。高樂民教士於建堂初始,曾指出美國紐約河濱教會(The Riverside Church)的儀節與服事精神是值得效法的。該教會位於著名的曼哈頓音樂學院附近,崇拜儀式強調莊嚴、肅穆的氛圍,重視正統聖樂的傳承,並以開明的態度,對多元文化予以包容與尊重,而這些精神也在懷恩堂創建之初便扎下了根。

因此,在聖樂形式上,懷恩堂長期維繫著正統而古典的傳承,力求在樸實的原則下帶領會眾敬拜上帝,在莊重的音樂裡思考詩歌的詞意,在和諧的氣氛中稱頌主名。長期以來,懷恩堂一直是個講求正規崇拜儀式的教會,而傳統的聖樂則在崇拜的儀式中擔當重要的角色。

[/two_thirds]

[/columns]

1977高級詩班
1977高級詩班
2011聖誕節
2011聖誕節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早期的發展 (1951-1962)


教堂活動
婚禮獻詩

在高樂民教士的指導下,最早是由吳振坤姊妹和徐雷姊妹組織詩班。1953年教會建堂破土典禮時已有詩班獻詩,當時擔任指揮的是郭秉忠老師,第一任詩班長為後來成為美國著名圖書資訊管理學者的麥麟屏姊妹,而最早期的詩班成員包括金太和、金中和、蔡美瑛、楊飛龍、李藹民、陳佩瓊、王仲稚,以及後來任教於台大外文系的張心漪教授等,許婉珍姊妹則協助司琴。

1957年復活節
1957年復活節

1956年,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音樂博士的盛宣恩牧師來台,任教於台灣浸會神學院聖樂系。受高樂民教士之邀,他加入懷恩堂帶領聖樂事工,擔任成人詩班指揮,並由盛師母張玲珍負責司琴,而教會的首任聖樂組理事是費葛珉姊妹。另外,陸頌熙老師負責指揮青少年及兒童詩班,與成人詩班一起在聖誕及復活節的聯合崇拜獻詩。最早加入中級(即青少年)詩班的成員,包括金保和、徐健、殷長佑、宋龍孫、張嘉興、羅大楨、費宗清,以及費宗澄等。

1961年復活節
1961年復活節

盛宣恩牧師在校教授樂理、對位法、指揮法等教會音樂課程,以教學認真而嚴格著稱,盛師母則教授鋼琴和管風琴。盛牧師把嚴謹的傳統聖樂帶進教會,對詩班練唱及獻詩的要求一絲不苟。他也常對詩班解說詩歌作者的身世背景,以及作曲家在創作時靈裡的感動。1962年,盛牧師為了完成博士學位並接續美國的牧會職責,因而放下浸神的教職與教會服事,與師母再度回到美國。

 

 

 

陸頌熙時期 (1963-1978)


陸頌熙老師
陸頌熙老師

陸頌熙老師自小喜好繪畫、書法、音樂。年輕時,在高樂民教士協助之下,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浸信會創辦的梅瑞德女子大學 (Meredith College)完成大學學位後回到台灣,在台大外文系擔任教職,並接下懷恩堂的學生事工。同時,她在詩班負責司琴,忠心委身於音樂服事。

1962年,在周聯華牧師悉心安排之下,陸老師前往美國著名的西敏合唱音樂學院 (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)進修,學習合唱指揮與管風琴,並於次年回國,主持教會的聖樂事工。這段期間,張繼忠牧師的師母林運玲,以及陳鍾榮匡姊妹、錢王安秀姊妹、郭何青師母、盧江心美姊妹、張李貝利姊妹等,均與陸老師搭配事奉。

1961聖誕節
1961聖誕節

陸老師接手教會的聖樂事工後,每週帶領高級詩班(即當時的成人詩班)負責主日獻詩,並在復活節及聖誕節帶領大詩班完成清唱劇的演出。另外,她因任教於台大外文系,中、英文俱佳,因此親手翻譯了許多傳統的詩歌,豐富了詩班獻詩的曲目。

懷恩堂詩班
1976復活節

1973年,陸老師經診斷不幸罹患癌症,雖然身心遭受極大煎熬,但她以無比的信心與決心與病魔對抗,更堅定其一生為主服事的決心,日夜以聖樂事工為念,為教會事工樹立了典範。她在生前便著手整理歷年來翻譯的詩歌,並集結成《頌主曲選》。1978年,陸老師不幸過世,這份工作繼續由張李貝利姊妹完成,總共出版了七冊,成為懷恩堂珍貴的聖樂資產。

 

 

 

承先啟後 (1979-1985)


懷恩堂

陸老師辭世之後,張李貝利姊妹接下了教會的聖樂事工,詩班則由郭何青師母擔任指揮。後來林舉嫻老師接手聖樂事工及詩班的指揮,負責司琴的包括李治琴老師及陳秀嫻老師等。

懷恩堂
1985懷恩堂新堂獻堂

1979年至1985年期間,林舉嫻老師擔任教會音樂傳道。她年幼便參加教會詩班,及長,在高級詩班擔任司琴與指揮,展露音樂長才,大學時進入音樂系主修聲樂,一路跟隨陸頌熙老師在教會負責聖樂事工,盡心服事。後來,林老師更因獲得陸老師為培養聖樂人才而成立的獎學金,而赴美攻讀音樂研究所,專攻合唱指揮。

 

懷恩堂

當時,懷恩堂除了原有的中文高級詩班、中級詩班,以及中、英文初級詩班等四個詩班之外,還成立了弟兄會詩班、女傳道會詩班、英文高級詩班、都市原住民詩班,以及專為特別聖樂事工所成立的「頌熙小集」等,共有九個詩班,為接續的聖樂事工立下了很好的基礎。

 

 

 

音樂事工的拓展 (1985-1997)


1992年大堂崇拜
高級詩班

高級詩班是由大專以上的成人組成。中級詩班則是青少年詩班,以國中及高中學生為主,初期於每個月的第四週主日參與獻詩,後來年齡層擴及大學生,並更名為「學青詩班」,負責帶領的老師包括陸頌熙、董家經、凌忠揚、凌忍揚、李治琴、張李貝利、郭臨恩、翁一鳴、周慎安、陳臻嫻、宋慶如,以及楊磊老師。搭配伴奏的同工,則包括俞丁露德姊妹和凌碧茵姊妹等。

gbc-041
芥菜籽&娃娃詩班

初級詩班即後來的兒童詩班,最早由陸頌熙老師創立,後來接手帶領的老師包括陳鍾榮匡、林舉嫻、郭臨恩、黃素婷、高淑梅、金曉真、周慎安、姜喜美、李俊儀等。伴奏的同工,則有多位是來自外地的僑生及大專生,包括鄭雅恩、廖安琪、張黎莉、李瑜瑋等。在這些老師細心帶領下,孩子們得以在詩班接受音樂薰陶,學習在崇拜中頌讚上帝,為日後參與聖樂服事播下了美麗的種子。

2003年,為了讓不同年齡的孩童得到合適的訓練,因而分成國小四到六年級的「葡萄園詩班」、國小一到三年級的「芥菜籽詩班」,以及三歲到六歲的「娃娃詩班」,由美國返台的李俊儀老師負責召集與指導,除定期上台獻詩外,每年的母親節和聖誕節也參與獻詩,成為教會美好的傳統。歷年來,參與兒童詩班指揮及司琴的同工,還包括了陳蘿莉、賈嘉文、楊磊、陳立偉,張征君、許寶友、陳佳瑜、江品希、江品約、李姿宜、黃足貞,以及懷恩幼稚園園長蕭台霞等。

芥菜種詩班
葡萄園兒童詩班

都市原住民詩班則是在1980年,因著周聯華牧師對原住民事工的關注,而由當時擔任傳道的陳忠喜牧師創立。陳牧師本身為原住民,自浸會神學院畢業後便在懷恩堂成立了「山美聚會」,召聚了六十多位原住民加入,並成立了原住民詩班,人數約為三、四十人,成員包括阿美族、布農族、排灣族等原住民,除了主日在教會練唱原住民詩歌外,也參與每年聖誕節與復活節的聯合崇拜。後來,周聯華牧師於七十歲自懷恩堂榮退,陳牧師在教會支持之下,於新莊成立了「新樹教會」,繼續拓展原住民事工,並不定期地帶領原住民詩班回到懷恩堂參與聖樂活動。

懷恩堂
都市原住民詩班

另外,教會為了開拓台語福音事工,在1992年底成立台語組,並於1996年8月成立「懷恩堂台語團契同工會」,同工幾乎全數來自當時的高級詩班。1997年4月,台語崇拜正式開始,並成立了台語詩班,帶領會眾唱詩並献詩,由留學法國的鋼琴家陳秀嫻老師擔任指導及司琴。後來,因著更多具備音樂恩賜的弟兄姊妹陸續加入,而使混聲四部齊全,司琴則由張嫚真老師接手,陳秀嫻老師與陳蔭涵老師擔任指導。另外,楊磊老師每個月定期提供聲樂指導,並於第四週獻詩時擔任指揮。

 

 

 

 

多元而精緻化的聖樂服事


聖誕歌劇
聖誕歌劇

1986年,郭雲漢牧師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歸國,郭何青師母接下了教會的聖樂事工,這段期間負責司琴的包括李治琴、周慎安,以及陳秀嫻老師。1993年,在美國紐澤西羅格斯大學 (Rutgers University)獲得音樂碩士學位的林舉嫻老師回到教會成為音樂傳道。一年之後,郭臨恩老師獲聘為教會管風琴師,並接手擔任詩班的指揮。

手鍾團
手鍾團

郭臨恩老師為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管風琴演奏與鋼琴教學碩士,她在接手高級詩班的指揮工作後,除了沿用鋼琴伴奏之外,在詩班獻詩時還搭配了器樂的演奏,並適時加上聲樂獨唱與室內樂的協助,既豐富了音樂的型式和內容,也透過更多元的詮釋來帶領會眾敬拜。同時,郭老師也召集對音樂有興趣的學生而創立了手鐘隊,除了在教會崇拜時負責奉獻曲,也在聖誕節隨著教會佈道組到外面表演,傳揚福音。

當時,懷恩堂在上帝的眷顧之下,有多位擁有弦樂演奏恩賜的音樂家,為了

弦樂四重奏
弦樂四重奏

讓這些人加入聖樂服事的行列,在郭臨恩老師的規劃下,由小提琴家江維中老師組成弦樂四重奏,固定於每月第四週負責奉獻曲。江老師畢業於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,為小提琴演奏碩士,回台後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首席,而弦樂四重奏在崇拜時負責的奉獻曲,都是由他親手改編。在江老師的帶領下,參與弦樂四重奏在教會盡心服事的,還包括了陳臻嫻、古正芳、方菁等年輕的音樂家。

 

 

 

希幔詩班與亞薩詩班創立 (1997年)


亞薩詩班
亞薩詩班

1997年春天,中文堂主日崇拜擴展為兩堂,需要新的詩班加入服事,因此原本以大學生與成人為主的高級詩班改名為希幔詩班,而甫加入懷恩堂的江楊美惠師母則銜命成立了亞薩詩班。兩個詩班一起為教會的聖樂事工服事,輪流在主日獻詩。

希幔詩班由原來高級詩班的指揮郭臨恩老師繼續領導,並延續高級詩班的傳統,按著教會行事曆,配合牧師講道內容來獻詩。為了增加獻詩曲目,郭老師也著手翻譯不少詩歌,延續了陸頌熙老師和郭何青師母以來,由教會聖樂工作者翻譯英文詩歌的美好傳承。

為了提升詩班員的演唱技巧,希幔詩班曾邀請傅上珍老師、盧瓊蓉老師、梁秀玲老師、陳榮貴老師,以及吳秀玲老師等著名的聲樂家來進行培訓,讓原本已有深厚根基的詩班繼續茁壯,同聲為主服事。在郭臨恩老師的帶領下,希幔詩班也首度把平日獻詩的曲目按著相關主題串聯起來,參與教會的週五音樂會,除了展現平日練習的成果,提供會眾美好的音樂饗宴,也達到音樂佈道的效果。

2007年,郭臨恩老師舉家遷往紐約,由林舉嫻老師接手希幔詩班的指揮任務。林老師是國內著名的合唱指揮,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任教,同時也是音契合唱管弦樂團的合唱指揮。她將嫻熟而優美的合唱指揮技巧帶進希幔詩班,而她對聖樂的熱愛也感染了一起從事音樂服事的同工。此外,林老師經常選用陸頌熙老師生前翻譯的詩歌作為獻詩曲目,一方面表達對陸老師的感恩與懷念,另方面也讓這些詩歌能繼續撫慰人心,傳揚主的大愛。

希幔詩班
希幔詩班

亞薩詩班成立之初,成員以教會的社青為主,由師大音樂系畢業,主修鋼琴演奏的江楊美惠師母負責指揮,周慎安擔任司琴。2000年,在美國休士頓大學博士班主修鋼琴的劉致媁加入,將精湛的彈奏技巧帶進詩班的服事,豐富了詩班的音樂性,也讓詩班的音樂呈現向上提升。2006年,在美國西敏合唱音樂學院完成碩士課程的李俊儀加入亞薩詩班,擔任聲樂指導,透過培訓和教導,也進一步提升了詩班的詠唱能力。

為了音樂同工的培養與磨練,亞薩從江師母創立開始,便讓年輕的音樂人才輪流擔任指揮,創下教會音樂服事的一個新的模式。歷年來擔任過詩班指揮的同工,包括周慎安、賈嘉文、莊皓亘、劉致媁、林韻,以及李俊儀等。

2009年,教會為了紀念陸頌熙老師,乃委由亞薩詩班錄製了「書寫在永恆」這張詩歌專輯,希望藉著音樂廣傳福音、撫慰人心。選錄的詩歌,詞句都是陸老師生前精心翻譯的。這項計畫從開始籌劃到完成費時近一年,由江楊美惠師母負責音樂召集,陳蘿莉老師擔任行政總召,參與的詩班員在錄製期間,經由熱切禱告,認真練唱,並且不斷地溝通、協調,在上帝恩手的引領下,終致順利完成,為當年的聖誕節帶來一份美好的禮物。

 

 

耶杜頓詩班創立 (2000年)


2000年初,在教會擔任音樂傳道的賴怡文姊妹為了拓展音樂事工,而成立了耶杜頓詩班,並由阮凱文傳道協助規劃。十個月之wm-choir-jeduthun後,賴怡文決定前往德國留學,詩班乃由慕尼黑大學音樂教育博士程緯華老師接手擔任指揮,負責音樂培訓與獻詩之工作,而分部練習則委請聲部長負責,以提高詩歌練習之效率。

耶杜頓詩班從最初不到十人參與,到後來有四十多位弟兄姊妹忠心服事。這段期間,在程老師的帶領下,肢體間相互扶持、提攜,不僅在音樂服事的能力上日趨成熟,個人的靈命上也跟著成長。成員之間因著服事而建立了深厚的團契,同心合意地付出,透過音樂服事讓屬靈生命得以煉淨、更新,成為整個團隊繼續成長的動力!

wm-choir-jeduthun2除了主日獻詩之外,耶杜頓詩班也曾以戲劇方式傳揚福音,並定期到老人安養中心、醫院服事,盼望透過美好的歌聲與見證,帶領人認識主,在聖樂服事和宣傳福音上,都留下了辛勤而美好的足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歌詠詩班創立 (2006年)


wm-choir-singing歌詠詩班原為參與教會節慶活動之目的,在郭臨恩老師悉心策劃下,由聲樂家楊磊老師在2006年成立,以強化教會的聖樂外展事工。後來,隨著詩班團員增加,並且固定參與教會主日與聯合詩班的服事,於是在2011年正式成為教會常態服事的團隊。

歌詠詩班的曲目除了教會傳統詩歌和福音詩歌之外,並融入與教會節慶相關的音樂和彌撒曲,不但提昇團員的音樂能力,也結合了教會福音活動。詩班曾多次前往潤福銀髮村服事,亦曾於2008年和2009年,與教會的助道會合作舉辦音樂佈道會。

wm-choir-singing2詩班每年固定舉辦音樂會及參與教會社區音樂活動,內容隨著逐年音樂風格的選定而有所變化,例如爵士彌撒等,藉此將更多教會音樂與普羅大眾分享,不僅豐富了教會音樂的型式與內涵,也透過美妙的詩歌領人走進教會。

 

 

 

 

懷恩管弦樂團創立 (2012年)


wm-teacher-lee2004年,留學德國並取得音樂教育博士學位的程緯華老師於教會成立樂團,首任指揮為出身師大音樂系的廖怡欣,團長為馮達凱。次年4月,在美國北伊利諾州立大學獲得音樂碩士,專攻作曲及指揮的李念樑老師接任樂團指揮。

wm-orchestra成立之後,樂團曾多次與耶杜頓詩班搭配服事,舉辦老人院關懷福音音樂會。另外,自2007年開始,每年一次與台大醫院愛心團契共同舉辦愛心晚會。2010年之後,樂團每年兩次邀請不同的見證主講人,向住院病患及家屬傳福音。

樂團在教會的服事,包括每年有八次於中文堂獻奏,另外每季一次於英文堂早堂獻奏。2012年3月,樂團正式定名為「懷恩管弦樂團」。該年的8月17日,樂團於大堂舉辦週五音樂會,主題為「愛的禮讚」,由李念樑老師指揮。這是繼2006年與耶杜頓詩班及師大合唱團合辦音樂會之後,首次獨力舉辦整場音樂會,為樂團的成長與發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
 

第五週聖樂崇拜與週五音樂會


教會的四個成人詩班陸續成立之後,每年聖誕節及復活節的聯合崇拜,均組成百人以上的大詩班,以清唱劇方式來敬拜上帝。此外,四個詩班每個月更以輪值方式,分別由希幔詩班、歌詠詩班、亞薩詩班、耶杜頓詩班來負責每週主日的獻詩。

有鑑於詩班的音樂服事能力日趨成熟,於是由郭臨恩老師提議,經李耀斌牧師同意後,從2006年開始,每逢第五週的主日崇拜定位為「聖樂崇拜」,由詩班來設計主題,並挑選獻唱曲目。這種創新的崇拜模式,乃是希望透過音樂本身的信息,結合牧師講道,來帶領會眾敬拜。以亞薩詩班為例,便曾以「新天新地」、「豐盛的生命」、「讚美的詩篇」等主題,來設計聖樂崇拜的內容。希幔詩班也曾配合教會宣教月的活動,在聖樂崇拜裡吟唱以蒙召宣教為主題的詩歌。

wm-choir-united另外,從2002年開始,教會為了回饋社區,讓喜歡古典音樂的人走進教會,於是推動「週五音樂會」,邀請國、內外的音樂家來懷恩堂舉辦音樂會,免費開放給民眾欣賞。這個構想是由李耀斌牧師、丁費宗清姊妹、張傳琳傳道,以及張世儫博士發起,之初並委由郭臨恩老師負責籌劃、推動,希望懷恩堂不僅能成為信仰的中心,同時也能善用教會豐富的音樂資源,結合音樂人才,讓教會成為古典音樂的推手,達到榮神益人的目標。

 

 

 

 

聖樂培訓的發展與延伸


wm-training2009年開始,為了鼔勵會眾參與聖樂服事,並讓已經參與聖樂事奉的人進一步提升音樂服事能力,因此在江楊美惠師母、劉致媁老師、李念樑老師、周慎安老師的提議之下,教會每年分春、秋兩季,定期舉辦聖樂培訓課程,一期三個月,由李念樑老師教授基礎樂理,李俊儀老師與楊磊老師負責聲樂教學,而主修鋼琴的江師母則負責司琴課程。

另外,為了教導正確的教會服事觀念,並加強聖樂教育訓練,聖樂組亦於每年八月舉辦「聖樂研習營」,邀請詩班成員及有志於加入詩班服事的會友參加,除了主題演講和分組座談之外,也針對年底聖誕節的大型清唱劇進行實際演練,期許以更為專業而精緻的音樂來帶領會眾敬拜,回應上帝賜給教會的無比恩典。

wm-camp2013年開始,教會聖樂組在執事李俊儀的策劃下,推出了每個月一次的「懷恩堂愛樂講座」,邀請學養豐厚的音樂家來到教會,透過講解與現場示範,讓與會者進一步了解音樂、拓展音樂視野,並提升音樂服事的能力。受邀的音樂家包括駱維道博士、劉聖文博士、古曉梅博士、徐以琳博士、張世儫博士、張俊彥教授、悟朗博士(漢名柯明德),以及孫愛光博士等。這些講座內容均經現場錄影,保存在教會聖樂組的音樂資料室內。wm-poster懷恩堂現有音樂資料室於2012年成立,並由周慎安老師負責樂譜數位化以及分類管理,這些豐富而珍貴的音樂資產,除了提供給更多音樂愛好者參考,也為教會的聖樂事工留下了美好的見證。

感謝上帝的愛與恩典,願將這一切美好獻給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