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榮滁 牧師:
各位弟兄姊妹平安,今天《希伯來書》的靈修,我們繼續第 10 章,我們要一起看的段落是 19 到 25 節,讓我們一起先來看一看這段經文的主題是什麼。
《希伯來書》10:19-25
19 弟兄們,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, 20 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從幔子經過,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。 21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, 22 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,身體用清水洗淨了,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; 23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,不至搖動,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。 24 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 25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,既知道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。
這段經文可以分成前後兩半,前一半那就是作者的論述,論述什麼呢?論述基督的血在新約的基礎之下,就帶來了永恆的救恩,所以我們就可以坦然進入這一份永恆救恩之中。他又再次回到會幕的佈置這個背景裡面,來說明永恆救恩的奇妙,他就講到「我們進入到幔子」,還記得嗎?這個幔子就是隔開聖所和至聖所中間的那個厚厚的布簾。在舊約時代誰可以進入幔子呢?只有當年的大祭司,在當年的贖罪日可以進去。進去是做什麼呢?當然就在至聖所裡面,大祭司面對約櫃以及上面的施恩座,也就是面對面朝見神的意思了。現在基督的救恩,使得我們能夠進入幔子,意思就是我們現在靠著基督的救恩,我們可以面對面與神見面,這是舊約聖徒所不可能想像得到的,這是超越的救恩、超越的效果。
不只如此,進入幔子又帶出了另外一個主題了,就是信心和盼望。大家應該還記得在第 6 章的時候呢,我們講到信心的錨進入幔子,拋在幔子裡面,這個非常生動的比喻嘛!若是你忘記了,歡迎你去看看第 6 章的靈修,這個信心的錨好像船的錨勾住大石頭一樣,我們信心的錨是勾住裡面那一個象徵神同在的約櫃了。今天我們憑著信心,進入幔子,與神面對面,這是何等奇妙的救恩,也因為這樣,得到了救恩之後,要怎麼樣呢?剛剛經文的後半段就提到了,原來認識了這一位奇妙的救主,得到了這一份超越的救恩,是要我們在信仰中實踐出來的。
所以在這裡給我們看見,這個實踐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面向,那就是肢體之間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一起相見,不可停止聚會。這意思是什麼呢?這個意思就是,一旦我們都經歷了這超越的救恩,我們就不應該孤立地自己在這一條信仰的路上單獨奔跑,我們都是同樣經歷救恩的人,於是我們就應該一起跑,在跑的時候,也不是自己顧自己,而是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。別人軟弱的時候,我們鼓勵他;我軟弱的時候,別人鼓勵我,於是就在這樣一起奔跑的過程之中,我們可以經歷神一步一步一步的帶領。
當然,能夠如此,就必須要有見面的機會嘛!所以在這裡提到「不可停止聚會」。「不可停止聚會」,可以廣義地來解釋了,不只是來教會聚會,這個狹義的,更是應該經常我們主內會有團契的生活。聚會不一定在教堂舉行嘛,家中也可以聚會的嘛,特別在《希伯來書》的時代,其實教會都是家庭教會啊,都是在家中聚會的。那麼現在時代不同了,我們才設立了教堂啊,特別把一個空間分別出來,作為聚會的場所。當然,不可停止聚會的這個聚會,絕對不是指著只有在教堂聚會,我們也可以在各種場合大家一起聚集。
那麼大家都知道了疫情的影響,世界各地都有停止聚會的政府法律中的規定啊,那是因為衛生和保健的原因嘛!那在這種情況之下,沒辦法有大型的聚會,那我們還是可以有小型的聚會,甚至變通起來網上的聚會啊,當然這些都是逼不得已了,不過在《希伯來書》那個時代,那是一個面對逼迫、面對壓力的,在這種逼迫、壓力之下,人需要肢體之間彼此的支持、彼此的鼓勵。
今天的信仰群體,我們在不同的國家、不同的地區,也會面臨不一樣的挑戰,有的地區的確壓力非常大的,有的地區壓力看起來沒這麼大,不過,是另外一種變相的壓力,譬如價值觀帶來的壓力啊,每個人都追求名車、大房子的時候,我們是不是還能夠持守主所給我們信仰的核心呢?不是名車和大房子不好,而是光有那個,我們就真的滿足了嗎?
求主恩待我們,那就在這種不同的社會,面對不一樣壓力的信仰挑戰之中,《希伯來書》作者教了我們重要的信仰根基,那就是基督,超越的主帶來超越的盟約,成就了超越的救恩。不過,不是只有知道,知道了之後,就行出來,於是團契生活就是實踐救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。
求主帶領我們今天不只心靈與主同在,我們也能夠跟我們的肢體保持團契生活,彼此激勵,一起奔跑這一條不容易的天路。
願神祝福你,平安!
經文:希伯來書 10:19-25
19弟兄們,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, 20是藉着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從幔子經過,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。 21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, 22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,身體用清水洗淨了,就當存着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; 23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,不致搖動,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。 24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 25你們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,既知道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