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以斯帖記九:23-28
9:23 於是,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,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;
9:24 是因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設謀殺害猶大人,掣普珥,就是掣籤,為要殺盡滅絕他們;
9:25 這事報告於王,王便降旨使哈曼謀害猶大人的惡事歸到他自己的頭上,並吩咐把他和他的眾子都掛在木架上。
9:26 照著普珥的名字,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「普珥日」。他們因這信上的話,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,
9:27 就應承自己與後裔,並歸附他們的人,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,永遠不廢。
9:28 各省各城、家家戶戶、世世代代紀念遵守這兩日,使這「普珥日」在猶大人中不可廢掉,在他們後裔中也不可忘記。
猶太人是十分看重過節的民族,每個節日都有其意義。除了大家較為熟知的逾越節、七七節、和住棚節,另外還有除酵節、吹角節、除罪日、嚴肅會等七個猶太節期,都是上帝在摩西五經中所訂定的節期。
此外,猶太人自己又增加了兩個節日 ─ 普珥節和修殿節。
修殿節又稱為光明節,在主耶穌的時代已經存在,來源雖未記在聖經中,但在歷史中可以清楚找得到。而普珥節的由來則是記載在以斯帖記中。「普珥」一詞是亞甲文,並非希伯來文,意思是指一個泥塑的立方體,很類似現代的骰子,但不是拿來賭博,而是求問神明未來的事,通俗一點的解釋,「普珥」就是一般常說的「籤」。
這個節日被命名為普珥節,是為了紀念紀念猶大人差點遭遇的滅族之禍,最後卻得到拯救。在整個滅族計畫的過程中,哈曼為了選定殺害猶大人的時間,在自己神明的面前掣普珥(抽籤)決定。諷刺的是,這個抽籤決定的良辰吉時,沒有達成哈曼毀滅猶太民族的邪惡計畫,反而成為哈曼全家的毀滅之日,更成為波斯帝國中,所有反對猶太民族的人被一舉殲滅的時刻。因著這樣大翻轉的快樂結局,在書珊城的猶大人十五日設宴慶祝,在鄉村的猶大人則是十四日歡樂慶祝。因此,末底改寫信給全國的猶大人,要將這兩天訂為正式的猶太節日,而所有猶大人也都同意世代永遠遵守這個節日。
在整本以神為中心寫作的聖經中,以斯帖記的特別之處在於,從頭到尾沒有提過「神」這個字,就好像整卷以斯帖記,只是個歷史事件的記載,卻沒有看到神作為的記載。不禁使人懷疑,這卷書為何也被放入舊約中,從白紙黑字的紀錄中,好想只看到以斯帖和末底改的努力功勞,他們所信仰的獨一真神,似乎在其中卻保持沉默,任憑災難臨到他的百姓和選民。
然而,事實並非如此,以斯帖記的正統性從未被懷疑,因為,從以斯帖進宮、末底改救亞哈隨魯王、王向以斯帖伸出金杖、王帶哈曼赴筵席、王因失眠回憶起要獎賞末底改、王第二次赴宴席,每一個事件都發生得剛剛好,但是這麼多巧合,其實都是上帝在當中掌權,才會讓這些個別事件加起來扭轉最後的結局。
就如同哈曼原本掣籤選日子要除滅猶大人,以為有自家神明的保證就萬無一失。豈知他最大的失敗,在於沒有認清上帝是那唯一的掌權者。他以為靠自己謀定的周延計畫,加上神明的加持,必定能夠滅盡以色列人,卻沒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,一切盡在上帝的掌握之中。
其實,以斯帖記的光景,也很像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,整個生活的大環境,都是處在異教的文化背景之下,甚至連我們的歷史,都是以人為本(迥異於聖經的以神為本),似乎看不到神在其中的作為。而基督徒就像當年那群猶大人,堅守著屬神的信仰和生活方式,看起來是社會上的小眾,所堅持的立場不僅不同於社會大眾,還可能遭遇到訕笑、欺壓,甚至被逼迫要放棄信仰上的價值觀和處事原則。例如:工作上的誠信原則、拜偶像的祭品是否能吃、保守身體聖潔、持有傳統一男一女的婚姻觀等,都是現代基督徒真實面臨到的信仰抉擇。
在遇到這些挑戰的壓力時,無論選擇堅持立場,或某種程度的妥協,我們是否仍記得並相信,神都在其中掌權呢?當所有環境都對我們不利,看起來處在毫無盼望的光景,我們是否還能因著對神的信心,堅持持守信仰呢?以斯帖記的結果讓我們看到,神並沒有漠不關心或是忘記他的百姓,神一直都在。
今天,求神開我們屬靈的眼光,不再因環境的困難而感到沮喪灰心,乃是看到這樣的挫折只是一個過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