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羅算是「囚犯」。但在百夫長的特別安排下,保羅獲准另住一處,住在「自己所租的房子裡」,且一住就是兩年。(28:30)
面對一群不認識的弟兄們,保羅抓住機會做見證。這是保羅來到羅馬的目的。(17-20)這裡的猶太領袖知道保羅所傳講的「福音」是「到處被毀謗的」!(22)但他們也樂意聽聽保羅的見解:
「在羅馬的猶太人深知有關耶穌是否是彌賽亞的爭論,他們願意聽保羅的陳述,而保羅也想在那些持敵對意見的耶路撒冷猶太首領到達前,先陳述他的意見。」
保羅在這裡說了這麼一句話:「我原是為了以色列的盼望,才帶上這條鎖鏈的。」(20)或許這是保羅服事人生的最佳詮釋。保羅因為「認識」了主—這位彌賽亞,所以願意甘心為主擺上,不惜一切代價為祂付出,縱使殉道也願意。這就是我們在使徒行傳中所認識的保羅。保羅一生「為主」、「事主」,不畏懼艱難,值得我們效法。
1 任何環境都是分享「福音」的機會。保羅「為主被囚」,且能「凡事謝恩」,值得我們學習。無論得時、不得時,保羅總是抓住機會。
2 請思考:我當用怎樣的一句話來詮釋我的信仰人生?
3 請思考:我的服事是否建立在「認識主」的基礎上?但願我們在認識主的基礎上,一生「為主」、「事主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