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哈達似乎有一群忠心的臣僕,當亞蘭國戰敗後,馬上提出向以色列王求和的建議,因為他們聽說,以色列王都是願意遵守條約的王,並以守信用的態度按著彼此協議而行。因此在他們走投無路的景況下,提議孤擲一注,讓他們代替王出去投降求和,或許以色列王發出慈悲之心,願意存留王的性命。
果真當這群僕人自卑的「腰束麻衣,頭套繩索」來求和(這是古代戰俘的裝束),代表亞蘭王願意投降,請求以色列王存留亞蘭王便哈達的性命時,亞哈竟然回覆:「他還活著嗎?他是我兄弟。」雖然在此,我們無法判別亞哈的心態?是憐憫的問候?還是以嘲諷的態度對待他們,但當亞哈指出便哈達是他兄弟的話語,讓這群機警敏銳的臣僕立刻辨明、聽到機會,於是「急忙」著,似乎怕王改變心意,馬上回答:「便哈達是王的兄弟」。
此時的亞哈王可能是沈浸在戰勝的喜悅、或是被成功沖昏了頭,居然沒有和其他人商量下,就請便哈達上了他的車。便哈達應該也是懂得權謀之計,所以爽快立馬主動向亞哈王提議,願意割地並開放貿易巿場,代表戰敗國求和的誠意。而亞哈也毫不猶豫的即刻答應。這場戰役就在彼此的談和下,似乎有了完美結局。
但比較便哈達與亞哈,他們分別是怎樣的王呢?以個性而言,相同處是:他們都是強勢的王;但不同處是:便哈達願意聆聽臣僕的建議,而亞哈常自以為是,在萬不得已下才願意找人商量。以領導的角度來看:便哈達是位顧全大局的領袖,當他戰敗後,願意謙卑尋求保全國家的方法。反觀亞哈,卻是圖謀自己的利益,明知這場戰役若不是耶和華的幫助,以色列是無法得勝的,所以亞哈的決定令人覺得匪夷所思。相信對於以色列軍兵的士氣,也是很大的打擊,這對之前曾以寡敵眾奮勇殺敵的部屬情何以堪。不僅如此他也違背了神的計劃,神在28節曾說:「我必將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」,但他卻擔心害怕在亞蘭以北逐漸坐大興起的亞述(雖然我們看地圖,亞述是在以色列東北邊,但其實他們都是從北方來的敵人),因此想要聯合亞蘭來防禦亞述,他想靠自己的力量來鞏固地位。
亞哈心中的「己」很大,所以常常只考量自己的好處,卻忘了神。不知道你、我心中的「己」是不是也太大,以致我們所思所想都是為著「己」,卻忘了榮耀神,忘了成為神兒女的位份。謙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便哈達的臣僕願意謙卑、甚至自卑,卻因此救了王及整個國家。求主保守我們的心,讓我們學習謙卑的功課,以神及神的家(教會)利益為考量,一同來順服主、一同彰顯主的榮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