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顯愛的神蹟(路加福音7章1~10節)

這段耶穌醫治百夫長僕人的故事,還同時記載在馬太福音八章5-13 節。這裏記載,當耶穌向一群百姓講完在馬太福音所謂的「登山寶訓」後,就進到了迦百農城裏。遇到一位羅馬的百夫長,他是領導百人士兵的基層軍官,有一位對他很重要的僕人生病快要死了。可能他曾經聽過耶穌能醫治人的疾病,因此拜託幾位猶太的民間領袖(長老),代替他向耶穌懇求醫治僕人。然而,馬太福音卻記載,是百夫長親自來見耶穌。不管是那個方式,都代表這位僕人對百夫長而言很重要,因此他希望僕人得醫治。長老們也很積極迫切的回應他的要求,向耶穌說:「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,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,給我們建造會堂。」

這位外邦人百夫長有幾點值得學習的特質:

  1. 愛心:在人群中展現出無比的愛心,不論是僕人或者猶太人,他都向人施展恩惠,以致連這幾個長老都願意來向耶穌求情。
  2. 謙卑:不敢勞動耶穌到家裏,甚至認為耶穌不適合去他家,因為知道自己是外邦人,明白猶太人與他來往後,需要許多禮儀來潔淨之事,或許不想讓耶穌為這些事煩心。
  3. 信心:相信耶穌的話有能力,只要用說的,他僕人的病就會好,甚至他可能比其他猶太人,更承認耶穌有醫治的大能。

耶穌聽見百夫長委託朋友的話,很希奇詫異他的信心,就稱讚他:「這麼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沒有遇見過。」後來,那位僕人真的因著愛他的主人向耶穌的懇求,病得了醫治。

其實這件神蹟不單單是耶穌或百夫長就能夠成就,乃是要加上兩群人:猶太的長老們和百夫長的朋友們,才能夠一起成全神蹟。孫寶玲牧師在路加福音註釋這樣描述:「誠然,相信從來就不是個人的事,或多或少,人的信與不信,都與群體有分不開的關係,我們不是藉著別人認識主,就是將別人帶到主面前,當然,另一種同樣可能的情況是:不是我們攔阻別人到主面前,就是我們因為別人而不屑跟從主。聖經裡說的見證,不僅是『得救見證』,而是整全生命的蛻變和展現,說的不單是個人生命的轉變,也是,更是個人之於群體,群體之於個人的覺醒和轉變。」

一個人能夠信主、遇見神,很需要團體的支持,通常一位人經過慕道,直到信主、受洗,在教會裡穩定成長(或者以現代的教會術語稱為「落戶」),需要許多基督徒不斷的關懷,因為未信者看不見神,但他們看得見神兒女們所做的事。我們是那位影響人願意來就近耶穌的人?還是那位影響人遠離耶穌的人?期盼我們有百夫長那樣的信心,猶大長老的熱忱,共同經歷行神蹟的耶穌所成就的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