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來到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經文「撒種的比喻」,但耶穌在講這個比喻之前,聖經先描述到底這是個怎麼樣的場景,使得耶穌會講這個比喻。這是在耶穌行使許多醫治的神蹟、趕鬼、說祂有赦罪權柄之後不多的日子,他開始周遊在許多城巿及鄉村間,行使神派遣自己來世上的目的,就是傳講「神國的福音」。
當他邊走邊傳時,到底有誰與他同行呢?有耶穌在第六章清楚記載所選召的十二位門徒、也有一些曾被惡鬼挾制的婦女,耶穌幫助他們把鬼趕出,其中名字被記錄的有(抹大拉的馬利亞),她曾被七個鬼附身,但耶穌把牠們一一趕出;另有名字沒被記錄被疾病纏身,卻被耶穌醫好的婦女們。這些當時被人視為不潔、不被社會接納,卻曾親身經歷從耶穌身上施展出大能的婦女們,都甘心樂意的跟隨耶穌。但有另一群跟隨耶穌的婦女,他們的社經地位似乎不低,例如:希律安提帕管家的妻子(約亞拿),另有一位雖記名在聖經中,但不清楚其背景的(蘇撒拿),還有其他的婦女,他們則都用「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」。
這兩群在人看來似乎是不相容的婦女們,但卻因為耶穌所傳的道,讓他們都成為耶穌的跟隨者。不僅十二門徒及婦女們,從各城裏也有許多人不斷聚集來跟從耶穌,所以耶穌開始跟他們講各樣的比喻,要他們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」,但路加福音第八章只記載了兩個比喻,撒種的比喻是第一個。
耶穌說:有一個人出去到處撒種,他似乎不是很有目標的播種,而是隨意的撒,因此有四種情況發生,第一到第三種的情況種子都無法正常成長,或者正確說種子都在困難的情況下死亡了。只有第四種,因為落在好土裏,所以自然成長,因此結實了三十倍、六十倍、甚至一百倍。這裏形容「土壤」像是「聽到福音的人」,人有不同的反應,就如同土壤也有不同的形態,因此惟有種子落在好土(肥沃的土)裏才能結實。
然而以我們的眼光,以上耶穌的跟隨者中那些才算是「好土」呢?是約亞拿和蘇撒拿嗎?因為他們比較像現在大部份教會裏的中產階級,教育程度優、有較高的社經地位…,但聖經似乎也刻意把抹大拉的馬利亞及其他在當時被視為不潔之人,也看成是「好土」。因為當耶穌被審判、被釘十字架、向世人復活顯現時,都可以看到抺大拉馬利亞的身影。
耶穌看人、揀選門徒,如同當年神對先知撒母耳所說:「耶和華不像人看人:人是看外貌;耶和華是看內心。」中國俗語也說:「人不可外相,海水不可斗量」,我們能不能學像耶穌的榜樣,不以外貌、學識、成就…來評斷人,父母也不以學業成績來斷定孩子的優劣。我們能夠練習發現他人美好的一面,欣賞他、肯定他、讓他心中的土壤能不斷被灌入養份,而成為一塊好土,以預備承接神在他生命中美好的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