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votional
每日靈修
不從惡人的計謀、不站罪人的道路、不坐褻慢人的座位、
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、晝夜思想、這人便為有福。
詩篇 1:1-2
懷恩堂靈修進度按照聖經裡的書卷牧者跟您每天一起靈修,
並以聖樂一同進入心靈中口唱心和地敬拜讚美 神!

《以賽亞書》64:1-12|第78集|求主臨在彰顯神威
以賽亞先知提出一個問題:面對主的威嚴,也自己看到自己罪惡的本性,到底我們能夠得救嗎?
答案其實不在於罪人有多少罪,答案是在於第 8 節講的,這位拯救者與罪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。這裡說「祢仍是我們的父!」「我們是泥,祢是窯匠」,意思就是祂有絕對的主權,窯匠要把泥土做成什麼樣的一個器皿,窯匠決定的,所以我們是祂手中的工作,在祂手中,被祂塑造。
救恩的焦點,不在於被拯救的人有多麼的不堪,而是在於拯救者到底是不是一位公義慈愛的主,祂是主權者,祂也是公義慈愛者。

《以賽亞書》63:1-19|第77集|上帝救贖有如古時
上帝竟然這樣子的大能拯救,那麼現在的困境上帝能拯救嗎?於是,這一段就是一段哀歌式的祈禱詩,用悲哀的語言、用懇求的語言,懇求這一位過去曾經施展救恩的上帝,這個時候也來拯救百姓。這給我們看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,那就是上一集提到上帝設立拯救者,這位拯救者能夠審判百姓的敵人,譬如第一段講到的以東,再來呢,這位拯救者過去也能拯救祂的百姓,不過百姓現在所遇到的困境,上帝能拯救嗎?所以先知以賽亞在這裡用哀歌的方式來懇求上帝:不要延後,現在就來拯救我們吧!那麼這個對救恩不同面向的描述,有過去的,有現在的,在時間上的融合,給我們看見上帝是這一位永遠拯救的主。

《以賽亞書》62:1-12|第76集|為錫安守望代求
上帝願意將這些被撇棄的,成為上帝喜悅的百姓的時候,祂當然一方面要用守望者維持這個新的關係,一方面也要用拯救者,使得這一個百姓更新是徹徹底底的。
我們也因著耶穌基督與上帝更新了關係。這一個的取代,就是今天福音的本質。關係被改變了,我們本來與神隔絕,現在與神和好,這是取代,也是更新。
對今天五旬節之後的所有教會的弟兄姊妹而言,當然就是在我們心中的聖靈。這一位上帝的靈-聖靈,在我們心中經常提醒、經常教導、經常責備,使我們走在這條信仰的路上的時候,經常修正、歸回,這位拯救者耶穌基督帶來關係的更新。這位守望者就是三位一體的第三位-聖靈,常常修正我們的道路。

《以賽亞書》61:1-11|第75集|上帝賜予禧年榮景
以前是敗壞的,現在用美好來代替;以前是收成什麼都沒有的,現在用加倍的收成來代替;以前是荒涼的,現在用榮美來代替。兩次出現了代替,指出一個好消息的本質,好消息的本質就是取代,把不好的用好的來取代。
我們也經歷了心靈的更新,最重要的是回到一個救恩的基本原則,那就是這裡所講的「代替」,主耶穌基督將我們的罪,用祂的血洗淨,用祂的公義來代替。

《以賽亞書》6|第74集|上帝榮耀光照聖城
上帝的光為什麼照不到百姓呢?因為中間有罪惡的阻絕,當上帝差遣救贖主,使百姓歸回的時候,這個阻隔就離開,光就照到百姓了,於是百姓領受了上帝的光。救贖之後,不是坐在那裡享受的,是要興起發光。既然領受了真光,就要為主發光,而發光就帶來一個非常大的果效,就是剛剛經文後面所講的,照耀到列國之中,照耀到其他看不見真理之光的萬邦萬民之中。當人願意這樣子為主發光,興起發光的時候,那麼光就能夠照在黑暗裡!

《以賽亞書》59:1-21|第73集|上帝獨行拯救
這些罪惡指的是在人群之間的不公義,指的是生活中百姓遠離了上帝公義的行為標準。
罪惡使得上帝與百姓中間隔絕了,上帝是光,但是阻隔使光照不進來,所以百姓活在黑暗之中。上帝願意將平安賜給百姓,但是這個罪惡的阻隔,阻止了平安的臨到,百姓若不悔改,真的是沒有盼望。
祂差遣了一位救贖主來到,這位救贖主要帶領上帝的百姓重新與上帝立約,使百姓要回轉過來。立約就是重新回到與上帝有正確的關係、盟約的關係,那這位救贖主的來到,使百姓有一個回頭的機會。

《以賽亞書》58:1-14|第72集|禁食與安息的真諦
《創世記》第 2 章第 3 節那邊提到,定下安息日的規條的時候說了一句話,那就是,第七日神定為聖日,創造的第七天,上帝安息了,要把這一日定為聖日。而「聖」這個觀念,是全本聖經第一次出現的,出現在哪裡?出現在安息日定為「聖日」的這個記載裡面。
「聖」就是「聖潔」,而聖潔最重要的涵義,其實就是與世界有分別,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「分別為聖」,與世界有分別的觀念,那就是特別把這一天與平常的日子分開,將這分開的一天定為特別的一天,那就是安息日的涵義。

《以賽亞書》57:1-21|第71集|上帝與謙卑者同住
先知以賽亞就告訴這一群不虔不義的人,說「風要把他們颳散,一口氣要把他們都吹去,」意思就是這一群不虔不義的人,硬著頸項與上帝對抗,下場當然就是審判了。
當人的心有一個謙卑、願意回轉,或者悔改的時候,這時候就能夠領略到上帝的光照和轉變的機會。當人心態有這種轉變,就帶來了人生的轉機了。於是,雖然人會走在岔路上,但是人願意回轉,那麼上帝永遠給這類人機會,而最終這樣的人也能夠回到主的面前來領受主所給的平安。

《以賽亞書》56:1-12|第70集|守安息的公義群體
記載了兩種人,一種人叫做太監,一種人叫做外邦人。太監和外邦人在摩西時代,這兩種人都視為不聖潔,所以他們都不可以進殿敬拜的,但是到了盟約更新之後,太監可以進殿敬拜,外邦人也被上帝所接納。因此《以賽亞書》在這裡已經描繪出一個更新的團體了,這個更新的團體是因為有上帝更新的恩典,這個更新的恩典使得本來不配的,現在竟然配得了。這顯露了恩典的其中一個特性,那就是:不配得的,因為恩典而得到。
凡是主的僕人、主的牧人,牧羊人就是牧養主子民的人,用現在的語言來說,就是教會中的領袖!領袖有很多種,可能是牧者做領袖,可能是信徒做領袖,總之,做領袖和牧養的人千萬要小心。用以賽亞的語言,當時的這些牧人就是追求自己的享樂,而忘記了群羊的需要。這是不是讓我們想到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所用的描述呢?那就是這種叫做又懶又惡的僕人。

《以賽亞書》55:1-13|第69集|歸向上帝的道路
其實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,不是我們付什麼代價來交換的,而是上帝完完全全的付出,這種的代價叫做「無價」,對嗎?這個恩典無價。無價不是沒有本錢,無價是無法衡量它的代價,因為這是出於上帝立約而來的。
從神學講,主無所不在,主無所不能,主也無所不知,所以主一定給機會百姓的。那為什麼要「趁著」呢?其實不是上帝的門關掉,是我們的心門有時候會關掉,趁著我們能明白主,與主的關係要建立了,這種受感動的情況,我們要趕快投身;用現在教會時代的語言來說的話,那就是「趁著聖靈感動我們的時候,趕快領受這個恩典,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」。